微信扫码下载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小学生
  ★“世纪老人”冰心充满童心大爱的生命赞歌。  ★一部净化心灵的纯真读本。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读物,中小学生课外必读的经典之作。  ★于潜移默化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全面提升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

内容简介

  《小桔灯 教育部新课标推荐书目,语文新课标必读,中小学必读 冰心》以冰心的经典散文《小桔灯》命名,其中收录了包括《小桔灯》《故乡的风采》《我和玫瑰花》在内的68篇经典散文,是一部以爱、美、善为讴歌主题的儿童文学散文集。  在书中,冰心女士以饱蘸浓厚感情的笔抒写对儿童的深切关怀,对家乡的依依不舍,以及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这些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构思别具匠心,文字质朴纯真,笔锋细腻灵动。  同时,作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读物,《小桔灯 教育部新课标推荐书目,语文新课标必读,中小学必读 冰心》在开阔中小学生阅读视野,提高中小学生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提升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桔灯 教育部新课标推荐书目,语文新课标必读,中小学必读 冰心》堪称一部中小学生课外必读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她创作的主旋律。代表作有:诗歌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拾穗小札》等;小说集《超人》《去国》等;另外,她还翻译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飞鸟集》等作品。她的文学影响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一致赞赏。

精彩书评

  ★有你在,灯亮着。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著名作家巴金

  ★冰心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宽广人性是它的生命力,虽然作品数量很少,而且没有长篇,但冰心那富有声音的作品,以及对人性的一种侧面的仔细的洞察,就像《小桔灯》一样,赋予我们以温暖心房的光芒。  ——著名学者萩野脩二

目录

第一编 时光遐想

小桔灯/2
胰皂泡/5
说梦/8
梦的启发/10
雪窗驰想/12
花光和雪光/14
海恋/16
我和玫瑰花/20
绿的歌/22
春的消息/24
漫谈赏花和玩猫/26
我喜欢下雪的天/29
我喜爱小动物/31
玻璃窗内外的喜悦/34
玉工的启发/36
话说萝卜白菜/38
一颗没人肯刻的图章/40

第二编 前尘碎笔

我的同学/44
我的同班/48
我的家在哪里?/52
五月一号/54
除夕/57
我入了贝满中斋/59
火树银花里的回忆/66
我的一天/69
在美留学的三年/72
我家的茶事/78
谢家墙上的对联/80
一饭难忘/83
元旦试笔/85
每逢佳节/87
回忆“五四”/90

第三编 人生如旅

故乡的风采/94
我和北京/98
归来以后/101
莫斯科的丁香和北京的菊花/103
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107
仰望天安门/111
奇迹的三门峡市/113
访英观感/119
记广州花市/124
香山消夏录/126
走进人民大会堂/131
美的北京街头/133
忆烟台/1353

第四编 文化漫谈

画——诗/138
中国新诗的将来/140
论文学复古/146
我的文学生活/150
文学家的造就/161
关于散文/166
话说文化交流/168
写作经验琐谈/170
论“文学批评”/189
写作文要有科学态度/191
漫谈“学贯中西”/193
毛泽东诗词鉴赏一得/196
中国人的严谨的亲属称呼/202

第五编 忆往谈旧

忆意娜/206
“人难再得始为佳”/209
追念振铎/211
老舍和孩子们/215
怀念老舍先生/220
纪念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223
追念闻一多先生/226
我所钦佩的叶圣陶先生/229
一代伟大的女性/231
回忆中的胡适先生/233

精彩书摘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的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噔、噔、噔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里屋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砂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的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作共产党员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