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下载

编辑推荐

  你还在为不知道如何进行运营犯愁吗?快来看看这《如何成为一个运营大牛》吧!
  《如何成为一个运营大牛》将告诉你如何从上至下思考,如何运用复利的思维,如何一张图看懂运营,如何利用好各种数据,如何使用用户分层、社群、裂变、优惠券等工具。相信看完《如何成为一个运营大牛》后,你就会成为一个运营高手了!

内容简介

  《如何成为一个运营大牛》主要针对互联网运营的工作人员,从思维、结构、数据、方法四个角度,阐述了关于如何提升互联网运营工作能力的各种经验和方法。书中有很多行业颇具创意的观点,20章内容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同时有大量的实例供读者参考。《如何成为一个运营大牛》适合互联网运营工作人员和创业者阅读。



作者简介

  黄致远,1981年出生,上海财经大学硕士。曾任大型国企IT负责人,连续创业者,创办了多家互联网公司,曾任多家公司高管并同时担任多家公司的互联网运营顾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如何成为一个运营大牛》中的内容曾在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学习平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进行连载,拥有近百万浏览量,获得了很好的读者反馈。



精彩书评

  读者推荐:
  作者关于运营策略的方法论特别好,非常喜欢这种先讲方法再实战的模式,看完之后感觉自己脑子中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营体系。其实这就和我们为什么先上大学再出来工作是一个道理,理论必不可少,实操尤为重要。非常感谢作者的贡献。
  ——丁小姸*^o^*
  逻辑清楚明白容易懂,如果刚开始从事运营就看了的话,能帮助大家建立起很好的理念,条理清晰地做事情,非常推荐~——夏娃娃
  已向无数人推荐了这《如何成为一个运营大牛》了。感觉很赞!自己也在边学习边实践,也帮助我对运营更了解,思路也更清晰,也更能抓住重点。期待作者更多的文章,也期待自己的成长。
  ——ALVA
  感谢大牛系列文章,从思维到结构、数据、方法论,内容涉及的面非常广,但又深入浅出让小白也能很快get到运营核心技能。这个系列文章看下来,对自身的运营知识框架的构建很有帮助,仍需要下功夫消化吸收,实践中出绝招。真心感谢致远大牛的付出,也期待新书。
  ——文若信

目录

思维篇
第一章从上至下思考,从下至上执行
第二章运营立方体
第三章面向对象
第四章复利
结构篇
第五章运营的基础结构
第六章一张图看清内容运营
第七章一张图看清活动运营
第八章一图览运营
数据篇
第九章运营中的那些数据
第十章数据使用的三测
方法篇
第十一章用户分层
第十二章用户成长体系
第十三章社群
第十四章裂变
第十五章UGC的运用
第十六章追热点
第十七章优惠券的运用
第十八章“托”之十计
第十九章运营中的用户心理学
第二十章取势和做局

精彩书摘

  第一章从上至下思考,从下至上执行
  做互联网运营俗称“养孩子”,是一套非常体系化的构建过程,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如何系统性地成为一位运营大牛,请听我为您慢慢分享。
  互联网运营到底是做什么的?这可能是很多人甚至是一些运营老手都不能回答完整的问题。文案篇篇10W+?活动场场爆满?社群用户活跃?又或者是大量有效流量?这些是一位运营大牛的判断标准么?是,但不完全是。
  大部分的行业文章或书籍,基本上都是以由浅入深的方式来逐步深化。而《如何成为一个运营大牛》则恰恰相反,是以最顶层开始思考,从思维模式→结构→数据→方法逐一进行细化,然后再通过有效的方法去执行→提升数据→满足结构→完成目标。
  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结果产生数据,数据驱动运营。这也是本章要写的,作为一个运营大牛的核心思维之一:从上至下思考,从下至上执行。
  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
  我们先探讨一下一家公司运营的最终目的,我的理解是:根据公司所选择行业的商业模式,围绕着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把目标转化成数据化的形态,并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来完成目标。
  所以,当我们来开始一份运营工作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流程从上至下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步:我们的行业所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大环境?
  第二步:我们的商业模式是这个行业中的哪一种商业模式?
  第三步:以我们的资源和实力,应该把第一阶段目标定到哪一步?(以上几步可以和公司管理团队或者运营负责人仔细沟通后确定)
  第四步:要完成这个目标,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流程结构模型?
  第五步:在这个流程结构上面,有哪些关键的数据节点?
  第六步:我们应该在这些关键节点上面,达到多少的数据?
  第七步:我们要完成这个事情,应该做哪几个模块运营工作?
  第八步:我们在每个模块上面,应该运用哪些方法?
  (注:关于如何搭建结构模型,设定数据节点,采用何种有效方法等,请阅读后面的《结构篇》《数据篇》和《方法篇》。)
  然后,我们的执行流程从下至上应该是这样:
  第一步:搭建好几个运营模块的基础工作环境。
  第二步:准备好几个方法所需要的工具或物料等。
  第三步:用设定好的方法去实施,并实时监控数据:
  第四步:如果和预计的数据有一些偏差,则去调整并采用更好的方法。
  第五步:根据实际的运营数据,来优化流程结构。
  第六步:随着数据越来越接近我们的模型,我们也越来越接近我们战略目标。
  这就是“从上至下思考,从下至上执行”。下面,我们以一个小案例来解说一下这个思维:
  张大爷是一位卖苹果的小贩,他现在希望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增加他的销量。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呢?
  第一步:苹果是一个大众消费产品,虽从大环境看天花板比较低,但项目本身是走得通的。
  第二步:互联网卖苹果,当下比较主流的打法可能有以下三种:
  (1)传统电商模式。
  (2)网红店模式(炒作+噱头+概念+网红+直播)。
  (3)传统线下+互联网。
  考虑到张大爷没有更多的资金去搭线上团队,也不想去搞一些虚的东西,只希望实实在在的卖好苹果,所以我们采用第三种模式:实体线下推车(学校门口)+线上下单(微信)+复购+转介绍的基本模型。
  第三步:根据张大爷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张大爷的第一目标:一天卖掉200斤苹果,每斤进价3元,卖5元,一天赚400元。
  第四步:当前阶段这个模式的流程结构如下(见图1.1):
  [wenzhaitu.png]
  图1.1
  第五步:确定了当前阶段的几个核心数据,如下:
  自然流量。
  首次购买转化率。
  复购转化率。
  转介绍率。
  平均客单价。
  第六步:根据实地观测,我们得到的自然流量为1000人/天,而张大爷暂时也没有资金和精力去做一些导流的工作。我们建立了如下目标模型:
  5%转化首次购买,50%的复购,3天/次的购买频率,10%的转介绍,10元(2斤)/人的平均客单价。
  粗略计算一下:1000×5%×(1.10%)n×50%/3>200/2,计算结果N=27(天)
  即27天之后,张大爷可以稳定的卖出200斤/天。
  第七步:而这里面牵涉到几个运营模块:
  内容运营:提升首次购买转化、提高复购的频率。
  用户运营:提升复购率。
  活动运营:提升转介绍率及客单价。
  第八步:我们设计了如下运营方法:
  内容运营:
  张大爷制作了一块广告板,放在明显位置进行视觉的冲击。(提高首次转换率)
  申请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增强支付体验,提高首次转换率)
  张大爷和学生们交流时,都循循善诱的劝导“年轻人要多吃水果”的理念(提高用户复购频率)
  用户运营:
  首次购买同学加入群或加张大爷微信,可立减一元。(增强粘性,提升复购率)
  张大爷定期在群里或朋友圈发布一些采集新鲜苹果的照片,群里的同学下单,可享受送货上门(增强粘性,提升复购率)
  活动运营:
  为了引导客户每次至少买2斤,则把价格调整,提升为5.2/斤,两斤10元。(引导客户每次买两斤,来提高平均客单价)
  发起活动:如果一对恋人一起过来买苹果,可以享受9折优惠。(通过“是恋人就一起来卖苹果”的仪式感建造,引起口碑效应,提升转介绍率)
  好了,一切准备就绪,张大爷按部就班开始执行,并每天在小本本上记录了一下当天的几个关键数据。三天一过,张大爷就乐了,因为通过数据他已经能够预测到,27天后,他就可以开第二家了。
  (注:以上案例主要是为了突出本章的思维方式,请忽略数据的严谨性。)
  很多做运营的同学在工作中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却并不清楚自己的辛苦努力,能为公司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本章框架的介绍了运营的一个核心思维,希望能够让大家在较高的角度来看问题,同时也更容易形成团队配合的统一目标及凝聚力,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会在后面的章节中一一展开。请看下一章:运营立方体。
  ……

前言/序言

  序
  我有一个七岁的女儿,有一天孩子她妈跑过来说:“你要好好教育一下你女儿了,一天到晚就知道看电视玩Ipad,功课都不好好做。”作为一个开明的父亲,一向都是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处理这样的问题,于是我叫来女儿:“泡泡(女儿的小名),爸爸给你做一道选择题:”
  选择一:现在开始可以天天看电视玩游戏,但是这样的话你长大以后就一辈子只能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选择二:现在开始把大部分玩的时间用来学习,虽然会比较辛苦,但你长大以后就可以做一个大牛人。
  你要选择哪一个?
  女儿考虑了一下之后,告诉我她要选择第二个。正当我沉浸在引导女儿成功的小窃喜中的时候,她又问我:“那么爸爸,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大牛人”?
  这个问题一下子倒把我给问懵了,我考虑了好一会儿,严肃的告诉她:“所谓大牛人,就是那些改变世界的人!”
  女儿若有所思,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然后又继续问我:“那么爸爸,你是大牛人吗”?
  这个问题把我再次问懵,我只好苦笑了一下,告诉她:“爸爸不是,但我希望你以后会是。”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非常的惭愧,平时经常教导她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但现在凭什么把自己做不到的想法强加在她一个孩子身上。回忆自己工作这么多年以来,从一个程序员到国企,再出来自己创业,分分合合,起起落落,一路摸爬滚打。自认身经百战却始终没有做成功过一件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或许,正是因为缺少这样的“魂”,才是很多事情止步不前的原因吧。
  也就是在那一瞬间,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何不把自己多年的那些经验也好,心得也好,总结也好,犯的错误也好,全部写出来。
  纵然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写出来的可能也不是那么有价值,看的人可能也不是那么多。但或许里面有那么一两个闪光点,说不定能够给那些正好有用的朋友看到,或许可以给那些胸怀梦想的年轻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或许真的可以帮助他们,或许他们中有些人有朝一日真的的能够改变世界,那么,也是对自己最好的慰藉了。
  这就是《如何成为一个运营大牛》《如何成为一个运营大牛》的由来,也是取这个书名的原因。
  [后记]
  在有了落笔的想法之后,于2017年11月份开始,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终于赶在过年之前完成了二十篇的连载。一路走来,非常感谢各位亲朋好友的认可和支持,感谢心力、老曹、Nairo等同学的帮忙,感谢交大出版社的汪老师等的鼎力支持。当然最感谢的肯定是亲爱的读者们了,你们的每一次点赞、每一次留言,对我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
  其实,作者是一个理工男,写文章一向是我的弱项。写起来基本上就是1234、ABCD这样的写法,我老婆曾开玩笑的说,“我能想象的你能运用的最华丽的语句,大概就是排比句了”。写到这里,我看了上面一段文字,感觉她说的蛮有道理。
  在正式出版《如何成为一个运营大牛》之前,也曾想过,是不是要找一个写手,把我的文字稍微润色一下。不过后来想了想觉得也没啥意思,朴朴素素,简简单单,也未必是什么坏事。
  就像我们做运营一样,其实也不存在什么华丽的手法,炫目的手段,更多的只是靠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数据,再经历不断的犯错,不断的改正,再不断的进步,一步一步的做起来。
  我想:运营一家公司也好,运营一段人生也好,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或许这才是运营的真谛吧。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