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广大读者
  《棉的全球史》首次论述了棉织品在改变千年间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展现了亚洲的技术、非洲的劳工、美洲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如何造就了欧洲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增长之路。有丰富的插图。该书对两个阶段的全球化进行了精彩的研究,第1个阶段的中心和原因是12至17世纪的印度棉纺织品,而第二个阶段的中心和原因是始于18世纪的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必读之书。

内容简介

 如今,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额达到惊人的4250亿美元。在持续全球化的压力下,印度和中国成为新兴的世界制造强国。不过,这也并非新现象,在工业革命之前,亚洲就曾制造出大量色彩丰富印花的棉纺织品,行销日本,远至欧洲。棉纺织品开辟了早期的全球化经济,1750年之后,随着棉纺织品引领欧洲的工业化进程,它也开启了全球化经济的转型。到19世纪早期,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世界制造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而且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一直未能摆脱这种地位。《棉的全球史》以引人入胜、见解深刻的故事,讲述了亚洲和欧洲的技术、美洲棉花种植园中的非洲奴隶制度,以及全球消费者的愿望

作者简介

  乔吉奥·列略,英国华威大学的全球史教授,同时也是华威大学全球历史与文化中心的成员,著有《过去的脚步》(AFootinthePast,2006年),并参与编辑了数本著作,包括《纺织的世界》(TheSpinningWorld,2009年)、《印度如何衣被天下》(HowIndiaClothestheWorld,2009年)和《全球设计史》(GlobalDesignhistory,2011年),曾于2010年获得菲利普利华休姆奖。

精彩书评

  ★全球化常常被视为一种当代的现象,但事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早在工业革命之前,亚洲就曾制造出大量色彩丰富的棉纺织品,行销日本.远至欧洲。作者详述了棉花的影响,包括它在上个千年伊始在印度和中国的兴盛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全球纺织业兴起早期所扮演的角色。《棉的全球史》以引人入胜、见解深刻的故事,讲述了棉纺织技术如何首先从印度传到中国,在那之后再传到欧洲。这一叙述阐释了中印两个古代大国对欧洲最终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棉的全球史》广泛的涉猎范围、细致优美的描绘,常令人惊叹。与棉花一样,《棉的全球史》一书也值得在全球推广。
  ——《华尔街日报》
  
  ★这是一部杰出的著作,充满洞察力和original性。对《棉的全球史》感兴趣的读者,远远不止经济史的读者,还包括文化和社会史、艺术、设计、时装史,以及纺织史本身的读者。
  ——《历史评论》
  
  ★对全球化进行了大量展现……
  ——《金融时报》
  
  ★《棉的全球史》对两个阶段的垒球化进行了精彩的研究,第1个阶段的中心和原因是12至17世纪的印度棉纺织品,而第二个阶段的中心和原因是始于18世纪的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必读之书。
  ——《选择杂志》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序言
引言:棉的全球史
第一部分第一次棉纺织革命:一种离心体系(约1000-1500年)
第一章销往世界:印度和旧棉纺织体系
第二章“野树上长出的羊毛”:棉走向全球
第三章世界最佳:印度的棉纺织业及其优势

第二部分学习和联系:棉的全球化(约1500-1750年)
第四章印度学徒生涯:欧洲人的印度棉布贸易
第五章新的消费习惯:棉布如何进入欧洲人的家庭和衣柜
第六章从亚洲到美洲:棉纺织品在大西洋地区
第七章学习和替代:欧洲的印花棉纺织品

第三部分第二次棉纺织革命:一种向心体系(约1750-2000年)
第八章新世界的棉花、奴隶和种植园
第九章与印度竞争:棉与欧洲工业化
第十章“披着羊皮的狼”:棉的潜力
第十一章全球成果:西方和新棉纺织体系
结论:从一种体系到另一种体系,从分流到合流
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中文版序言我非常高兴《棉的全球史》的中文版现已面向同行、学生和广大读者出版了。《棉的全球史》英文版于2013年出版之时,就受到国际出版界的瞩目。《金融时报》(2013年7月28日)的评论称这《棉的全球史》“历数了纺织品的影响力,从上一个千禧年之始对于印度和中国的发展,一直到全球纺织产业早期它所扮演的角色”。《棉的全球史》以长远的视角阐述棉成为无所不在的原料,以及成为世界上*产业之一的发展过程。与其他论述棉的全球影响力的著作不同的是,《棉的全球史》认为,棉的故事并非始于18世纪末期英国产业的工业化,也非始于19世纪美国奴隶种植园的原棉生产。棉的故事始于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早在欧洲和其他各洲掌握棉纤维的栽培、纺纱和织布,以及通过印花进行的后期处理和其他纺织品装饰之前,亚洲就占据着这种原料和布料生产与贸易的统治地位。这是一种在印度广为人知的东西——印度在殖民地之前的财富依赖于棉纺织品的国际贸易,在中国同样如此,早在明代之前,棉纺织生产就已经发展成为经济领域中*的产业之一,供养着数以百万计的耕种者、纺纱匠和织布匠。棉是纳税的媒介,是比丝绸、苎麻和其他纺织纤维更常见的织物。《棉的全球史》展示了棉在东西方经济体关系中的重要性。与以前强调西方的技术创造力和创新性的故事(工业革命的传统故事)不同,《棉的全球史》展示的是依赖于亚洲技术和知识的棉纺织生产进入欧洲的缓慢过程,以及之前进入中东和非洲的缓慢过程。与阿克莱特的纺纱机器类似的大规模技术早在几个世纪之前就在中国得以应用。美洲种植园的棉花生产规模,无法与印度或中国的小农生产规模相抗衡。《棉的全球史》重新调整了棉的历史,降低了欧洲在其中的成就。《棉的全球史》还强调了亚洲不同地区的长久贡献,并提出了经济发展的论点。工业革命之后的两个世纪,欧洲在经济上占据了统治地位,彭慕兰(KennethPomeranz)称之为“大分流”a。但棉的故事展示的却是纺织生产——更概括地说是纺织产业——现在又重新回归亚洲,中国再次成为全世界*的制造经济体。牛仔裤、T恤衫、棉纱和布料在亚洲的生产达到惊人的数量。棉纺织品兜了一圈再次在中国和印度的经济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我们可称之为亚洲经济的“大合流”。我希望《棉的全球史》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使读者们更能够了解棉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性。棉在《棉的全球史》中是一个透镜,透过它可以看到几个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崛起、农业活动的变化、新时尚的出现、技术的创新,以及我们称为全球化的进程。乔吉奥·列略英国华威大学


其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