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贝网短评:
适读人群:广大读者 由多年小说阅读经验+书目治疗临床经验+两千年文学史中的珍贵药材炼制而成的小说药丸; 人生疑难杂症全收录,另类文学诊疗手册; 对症下药,一盒起效。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由多年小说阅读经验+书目治疗临床经验+两千年文学史中的珍贵药材炼制而成的小说药丸;
人生疑难杂症全收录,另类文学诊疗手册;
对症下药,一盒起效。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乔伊斯止痛药、巴尔扎克香膏、托尔斯泰止血带、萨拉马戈药膏和佩雷克与普鲁斯特牌泻药……总有一款能治你。
《小说药丸》对生理、心理的病痛一视同仁,因此从脚痛到心痛,各种药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此外还有你可能遇到的各种日常烦恼,包括搬家、寻觅另一半到中年危机等,甚至重大的人生挑战也能找到药,比如生离死别、成为单亲父母等问题。从打嗝到宿醉,从害怕投入到缺乏幽默感,无论大病小病,找我们开药就对了。
我们相信小说是书目治疗中纯粹且有效的药,这个信念是建立在我们累积的临床经验之上,并有数不清的传闻佐证。有些小说的魔力在于故事情节,有些是它的文字以安抚或撩拨的方式治疗了心理症状,有些则是有角色身陷类似的困境,而他们所提供的某种想法或态度具有疗效。
埃拉·伯绍德(EllaBerthoud),五岁时从德黑兰去往伦敦,旅途中靠在一辆Wolsey1300的包裹架上开始阅读生涯。此后十三年间在各种不合时宜的地方读过书,比如在滑雪缆车和蹦床上。进入剑桥大学就读英国文学专业之后,她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小说阅读中。
苏珊·埃尔德金(SusanElderkin),2003年被《格兰塔》(Granta)评选为二十位杰出的年轻英国小说家。现从事小说写作,著有《日落巧克力山脉》(入围柑橘奖决选名单),以及《声音》(入围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长名单),同时教授写作、撰写书评。
两位作者二十五年前同为剑桥大学英文系同学,上学时她们便给彼此推荐各类小说,并相互交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积累了大量的阅读。
两人在阿兰·德波顿开办的“人生学校”负责书目治疗,为全世界客户开书目处方,经过五年“临床治疗”的累积,才有了这本独特的文学诊疗指南。
汪芃,自由译者。曾获林语堂翻译奖优选奖。译有《大亨小传》(即《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什么法国妈妈可以优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闹?》《梦之湖》等书。
风趣,迷人,广博——《小说药丸》属于所有爱阅读的人。这样一《小说药丸》,你本想赠与友人,结果却爱不释手。我建议买两本。”
——《一个人的朝圣》作者蕾秋·乔伊斯
这《小说药丸》风趣,温暖,睿智,我随意翻翻就爱上了它,我知道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会不断翻阅。它太棒了,让我们又看到小说的治愈力,谁若不知道下一《小说药丸》该读什么,它就是极好选择。”
——《别相信任何人》作者S.J.沃森
我获赠一个疗程,书目治疗师埃拉?伯绍德发给我一份关于阅读习惯的问卷,没想到我答得很享受。接下来的几年,我按自己的节奏翻完了书单上的书,我能承受可怕的悲伤了,从这些书中汲取的认识还让我忍受住了一次如山倒的病痛。
——《纽约客》
一场文学作品的盛会,共庆小说的种种可能。
——《卫报》
敏锐又趣味盎然……藏书多此一本甚好。页页翻过,如开茅塞——疗效自有。
——《经济学人》
一本好书能缓解一切痛苦——作者用有趣的“书目治疗”指南将这一理念带到了一个新高度。优美的文笔和论述横跨2000年文学史。早晨,拿起两本小书,听从书目治疗师的良言,这听起来真不错。
——《出版人周刊》
书迷的良药。
——《科克斯书评》
A
唉,21世纪/矮个子/爱出风头/爱到无法自拔/爱发牢骚/爱上不该爱的人/傲慢/懊悔
B
疤痕/爸爸的乖乖女/搬家/暴怒/暴食症/暴躁/悲观主义/悲伤/悲恸/背痛/被裁员/被炒鱿鱼/被催生孩子/被孩子耽误人生/被控诉/被冷落/被欺凌/被甩/被锁在门外/扁桃体发炎/便秘/不敢冒险/不会再爱了/不老实/不满足/不受欢迎/不顺畅/不思进取/不想当父亲/不幸已婚/不知谦逊/肠胃胀气/肠躁症/痴迷/仇外情结/出柜以后/出卖灵魂/出洋相/粗枝大叶
D
打嗝/打呼噜/打破瓷器/打退堂鼓/大嘴巴/单身/担心被“剩”/得了癌症/等待中……/滴酒不沾/敌意/都市疲劳/独裁/赌博/断腿/多愁善感/恶心想吐/噩梦/耳鸣
F
发疯/反社会/反胃/放弃/飞行恐惧症/肥胖/分娩/分手/愤怒/父母年迈/腹泻
G
尴尬/感冒/感情问题/肛门滞留型人格/高潮不足综合征/高潮过多/高龄/高血压/格格不入/更年期/工作狂/购物狂/固执/乖乖牌/关于存在的焦虑/广场恐惧症/过度进取/过度冒险/过劳/过于井井有条
H
害怕暴力/害怕冲突/害怕老年生活/害怕衰老/害怕投入/害喜/害羞/荷尔蒙作祟/花粉过敏症/花钱如流水/怀孕/环境太吵/幻灭/挥霍/婚礼
J
饥饿/鸡蛋沾到脸/鸡蛋沾到领带/嫉妒/寂寞/家人不在身边/家庭主妇综合征/坚持等待理想的另一半/见鬼了/焦虑(脚痒)总想出门/截肢/戒烟/筋疲力尽/紧张/经济萧条/经前综合征/绝望/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K
咖啡瘾/抗拒改变/靠不住/渴求/空巢综合征/恐慌发作/恐惧症/恐同/控制狂/苦追修女/苦追有夫之妇/夸大病情综合征/困在一段糟糕的感情中
L
阑尾炎/懒惰/滥用药物/老少恋/乐观主义/冷漠/离不开床/离婚/力有不逮/脸红/领养/流产/流汗/流行性感冒/路怒症/旅行上瘾/啰唆
M
没邻居/没胃口/梦想破灭/迷恋/面对家人
N
拿破仑情结/纳税申报恐惧/脑袋钝化/脑筋有问题/年龄拉警报/懦弱
P
怕过生日/怕死/攀龙附凤/劈腿/品位欠佳/破产
Q
欺凌者/气体过多/青春期/青少年阶段/情欲/全心全意/犬儒主义/缺乏安全感/缺乏常识/缺乏撩人技巧/缺乏条理缺乏同理心/缺乏幽默感/缺乏自信
R
人见人厌/人生无意义/入错行
S
丧偶/上唇紧绷/身份认同危机/身为单亲家长/身为开罚单的交警/身为外国人/身无分文/神经性厌食症/生产/生儿育女/生活不幸福美满/圣诞节/失控/失礼/失眠/失去纯真/失去四肢/失去希望/失去信任/失去信仰/失去自我/失业/失忆/时差/手足竞争/睡太多/睡太少/说不出话来/说谎/思绪纷乱/死别/死亡/素食主义/宿醉/太诚实/太忙/贪婪/讨厌自己的鼻子/疼痛/天才/天生扫兴/痛恨另一半/痛恨自己的工作/痛失亲人或朋友/头痛/秃头/退休/拖延症/脱发/脱轨
W
外遇/完美主义/晚餐煳了/网瘾/妄下评断/妄想症/为人父/为人父母/为人母/为人婆婆/岳母/为人无趣/未能把握当下/无回报的爱/无家可归/无精打采/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无聊/无知/误机/误入邪教
X
膝下无子/陷入困境/羡慕/乡愁/相思病/想报复/想成为超级英雄/想念儿女/想杀人/写作遇到瓶颈/心力交瘁/心灵创伤/心碎/信心不足/信心过剩/兴味索然/星期一综合征/幸灾乐祸/性趣不足/性生活太频繁/性生活太少/羞耻/虚荣/需要好好哭一场/需要朋友/酗酒/寻找爱情/寻找理想的另一半
Y
压力/压抑情绪/牙齿痒/牙痛/烟瘾/一成不变/一心寻仇/衣柜危机/依赖/遗弃/疑病症/易怒/意志消沉/饮食失调庸庸碌碌/优柔寡断/忧郁/幽闭恐惧症/友谊破碎/与邻居相处/与婆婆/岳母相处/与挚友绝交/与众不同/语塞/语言障碍/欲火焚身/遇到错误的另一半/怨天尤人/晕车
Z
早泄/憎恶人类/憎恨/找不到一杯茶喝/找不到一杯好咖啡喝/照顾癌症病人/痔疮/智商过高/中年危机/种族歧视/骤然戒断/住院/注定失败的爱/专横跋扈/装模作样/撞到脚趾/追求幸福/自恋/自满/自私/自我中心/罪恶感
后记
致谢
网瘾
《索隆特狼》(WolfSolent)约翰·考珀·波伊斯(JohnCowperPowys)
如今我们成了什么样子?我们成了一支坐着的物种,数以百万计,会连续坐上几个钟头、几天,岁岁年年,独自一人喜滋滋地盯着屏幕,迷失在微不足道琐碎事实的幽冥之境,虽然不时起身吃睡、做爱或煮咖啡,但电脑和智能手机仍像警铃般召唤着我们回去上网,继续虚拟互动、更新动态、刷新网页,我们就像飞蛾扑火,抗拒不了这种诱惑—尽管眼酸背痛(参见:背痛),注意力也下降(参见:无法专心阅读),但有时屏幕上的生活好像就是比真实生活引人入胜。
这是最可悲的现代疾病,请你再脱离现实生活几个钟头,服用《索隆特狼》这粒良药。古灵精怪的约翰·考珀·波伊斯于1929年出版了这部神秘的小说,背景设在托马斯·哈代书迷都熟悉的英国西南部(这两位作家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这部作品叙事稠密,但值得你花时间读。一旦发现波伊斯的作品有多精彩,保证你会想把电脑屏幕扔到最近的垃圾箱,然后整天与鸟儿和蜜蜂为伍,就这样过这辈子。
小说主人翁就是沃尔夫·索隆特,他是个不怎么起眼的三十五岁男人,五官生得“像地精似的”。他刚逃离伦敦,离开一份做了十年的枯燥教职,决心回到他成长的小镇,与自己“神秘低调的内在”再次连接。因为沃尔夫内心深处有个他自称为“个人神话世界”的地方,他会在这个神秘之境与自然相系。在火车上闻到多塞特郡第一股春日的早晨气息—稚嫩的绿芽、泥泞的沟渠,还有蓊郁河岸上的报春花之后,他的“真实人生”便重新开始。沃尔夫体验了他所谓从大自然汲取力量“舒展自己性格的微醺感”。
这儿的一切使人心驰神往,而且益发如此。沃尔夫来到多塞特郡,被恶霸乡绅厄克特雇用为研究员,并迅速爱上两个女人,一个是“令人魂牵梦萦”、能模仿黑鹂啼声的格尔达,另一个是和他一样爱书的克里斯蒂。沃尔夫设法同时经营他对两人的爱,并追逐那使他感觉活着的感官肉欲,无法抵挡大自然带给他的狂喜,通过沃尔夫的双眼,你将看见他人体内的动物能量。这绝对是重新探索如何在这世上生活的绝佳方法—身心投入,拥抱感官和性欲。或许你也能像沃尔夫,在繁花似锦、碧草如茵的环境中舒缓双眼、挺直背脊,更重要的是,让破碎的脑袋重组,恢复活力。
也可参见 反社会、无法专心阅读
中年危机
《遇见野兔的那一年》(TheYearoftheHare)阿尔托·巴西林纳(ArtoPaasilinna)
你曾幻想驾着一辆引擎轰鸣的跑车奔向落日余晖,自豪地坐在皮革座椅上,手握硬邦邦、闪亮亮的变速杆吗?你曾色眯眯看着你的秘书,幻想她坐在副驾驶座上吗?别丢脸了,下次出差前,把这本薄薄的小说放进你的旅行袋,一旦中年危机来袭时就拿出来参考吧。
这部小说的主人翁是个名叫瓦特宁的记者,正面临典型的中年危机。故事一开始有两个“诸事不满、愤世嫉俗的男人”,一个是瓦特宁,另一个是他“将届中年”的摄影师同事。故事并未解释瓦特宁为何想离开他在赫尔辛基的家,带着一只野兔踏上冒险之旅,总之他就是这么做了。一切始于一次采访,瓦特宁和摄影师开车撞上一只野兔,瓦特宁下车查看,发现兔子断了腿,他忙着照顾兔子,车上摄影师问话他也不应,摄影师一个不耐烦便丢下他开车走了。瓦特宁毫不在意,反正他也不怎么想回赫尔辛基和妻子身边。
就这样他展开了一连串冒险,一路往芬兰北部走去,沿途打零工,奇遇不断。他曾卷入一场森林火灾;他曾和一个住在乡间小屋里的警长比邻而居,警长在一瓶伏特加下肚后,道出形象正面的芬兰总理曾经做过不为人知的丑事;他还曾因形迹可疑而遭逮捕,因为他拿个篮子装着野兔,然后在森林深处敲一户人家的门要求借宿;此外他历经数次严重酒醉(其中一次整整醉了八天),坐过直升机,追杀过熊,过程极为戏剧化。这趟欢腾的探险充满朝气、振奋人心,《遇见野兔的那一年》能让你感受梦寐以求的刺激,又不必亲身体验随之而来的毁灭。不过如果你深受鼓舞,决定不请你的秘书,而是带一只美丽的野生动物上路冒险,也不失为破解中年危机的好方法。
也可参见 害怕衰老、老少恋、入错行、幽闭恐惧症、不满足、离婚、挥霍、年过五旬、年过四旬、追求幸福、打退堂鼓、不幸已婚
便秘
《项塔兰》(Shantaram)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GregoryDavidRoberts)
有些小说会让你想沉淀保留,有些则会让你想彻底解放,澳大利亚前银行抢匪格里高利·罗伯兹所写的这部小说叙事不羁、篇幅宏大,描写极度穷困的孟买贫民窟,保证能刺激你肠胃蠕动。看叙事者的热忱口吻,看故事里贫民窟的蓬勃活力和乱无法纪,看文句倾巢而出仿佛举起这座两千万人的大城市,看那令人窒息的高温和肮脏梦想,看一片片的棚户区,居民的生活全在这些废弃物搭成的棚屋之间发生—饮食、抽烟、争吵、交媾、讨价还价、唱歌、刮胡子、分娩、嬉戏、炊煮、等死,一切动作都在旁人眼里进行。小说里还提到种种迷人的水果,诸如泡泡果、木瓜、释迦果、甜柠檬、葡萄、西瓜、香蕉、橘子和芒果等应有尽有,或许能发挥文字泻药的效果,松弛你的括约肌。更重要的是,务必看普拉巴克描述贫民窟男性居民每天的晨间“活动”:年轻男子和男孩们集体沿着防波堤蹲着,屁股朝海,气氛欢乐和谐,每个人都能任意观看别人进行得多顺或多不顺。身为小说叙事者的朋友,普拉巴克也催促他一起到堤防去:“对啊!他们都对你很有兴趣,你就像电影明星一样,大家都想看你怎么‘活动’。”
大伙儿一起在众目睽睽下露出屁股“活动”,请将这画面铭刻在脑海中,往后你只要一想到可以独自如厕便会心怀感激,而且会很想善用厕所。要是你等待已久的“活动”一直动不起来,这本门挡般的砖头书也是您如厕等待期的消遣逸品。
也可参见 易怒
分手
《失恋排行榜》(HighFidelity)尼克·霍恩比(NickHornby)
就像无数情歌所说,分手很难。无论你是甩人还是被甩的一方,都不该独自面对,最好有个曾历经创伤、深晓失恋滋味(欲知详情请参见:心碎)的朋友在一旁紧握你的手。而我们想为你介绍的这位朋友名叫洛,他是尼克·霍恩比《失恋排行榜》中的音乐狂主角,这是一部向流行乐致敬的作品。在我们的“十大失恋小说”书单中(见后文),这部小说高居冠军宝座,尽管书中提到的黑胶唱片或许已经过时,但里头的经验、情感、教诲和真知灼见却历久弥新。
小说主角洛与同居女友劳拉分手后,为了把这次失恋想通,便回顾个人史上前五大难忘分手经历。例如十二岁的艾莉森·阿什沃斯给了他“第一次被甩”的痛苦,用莫名其妙的理由甩了他,下课拥吻的对象就从他变成凯文·班尼斯特;或是查理·尼科尔森带给他的屈辱,她跟一个叫马可的男人跑了。这部小说的每一页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谁不曾像洛一样涌起一时的乐观呢?分手后,我们总会被半是解放、半是刺激的感受冲击着,但当意识到对方再也不会回到身边时,那股兴奋便流淌殆尽。此外,谁不曾揪心,听着《爱会伤人》《当你走过》情歌,一边纳闷情歌和情伤之间的鸡生蛋或蛋生鸡问题呢?洛从失恋学到血淋淋的一课是,分手不会因为经历多了就变得好过。这个三十五岁的男人哀叹:“不要想什么随着年纪大了,时间会改变一切,什么交往会越来越成熟,遇到的女人不会那么冷酷,什么人会变坚强,反应会更精确,本能会更敏锐什么的。”尽管如此,有了霍恩比的帮忙,我们仍然可以让这次失恋比上次好过一点。洛必须面对的课题是承诺(参见:害怕投入),而你看着他从逝去恋情中挑捡出尖锐碎片时,也能很快看出自己必须面对的课题是什么。比如你会像二十几岁的洛吗?当年他分手后的反应是辍学到唱片行工作。或者,你像年纪大一点的洛,因为老被拒绝而惩罚自己?然而其实你也在过程中伤了许多人的心。
这部小说传达的智慧无疑是男性观点,但所呈现的模式其实适用绝大多数的分手经历,借这些经历你也能更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比如女性读了能提醒自己,原来男性也会因分手难过得流下男儿泪;而被甩的一方读到小说里一个四十几岁女人的故事也会乐开怀,她因为丈夫跟女儿二十三岁的朋友私奔到西班牙而决定复仇,以50英镑的贱价抛售丈夫收藏的大批珍贵唱片。(但在效仿之前,请注意洛的反应高尚得不可思议,并请参见:一心寻仇。)
读读这本小说,从洛以及你自己犯过的错误中学习分手这一课:你是不是找了不适合的对象?是不是不够可靠、无法让伴侣依赖?或者,你的感情生活遵循了错误的轨迹?找到对的轨道,这将是你最后一次分手。
十大失恋小说
《失恋排行榜》(HighFidelity)尼克·霍恩比(NickHornby)
《以你的名字呼唤我》(CallMeByYourName)安德烈·艾席蒙(AndréAciman)
《故事的尽头》(TheEndoftheStory)莉迪亚·戴维斯(LydiaDavis)
《恋情的终结》(TheEndoftheAffair)格雷厄姆·格林(GrahameGreene)
《巴黎圣母院》(NotreDamedeParis)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
《绿衣亨利》(GreenHenry)哥特弗里德·凯勒(GottfriedKeller)
《我就要你好好的》(MeBeforeYou)乔乔·莫耶斯(JojoMoyes)
《勒诺·杜兰和哈罗德·莫里斯收藏的重要文物和私人物件,包括书、街头时尚和饰品》(ImportantArtifactsandPersonalPropertyfromtheCollectionofLenoreDoolanandHaroldMorris,IncludingBooks,StreetFashionandJewelry)利安娜·夏普顿(LeanneShapton)
《安娜·卡列尼娜》(AnnaKarenina)列夫·托尔斯泰(LeoTolstoy)
《如今世道》(TheWayWeLiveNow)安东尼·特罗洛普(AnthonyTrollope)
也可参见 没胃口、离不开床、心碎、需要好好哭一场、相思病、悲伤、担心被“剩”、单身、心力交瘁
失眠
a.《睡眠之屋》(TheHouseofSleep)乔纳森·科(JonathanCoe)
b.《不安之书》(TheBookofDisquiet)费尔南多·佩索阿(FernandoPessoa)
我们偶尔都会失眠,但如果你夜夜难眠,可能会危及人际关系和职业生涯,同时也会让你日常表现失常。当失眠到这种程度,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因为随着越来越疲惫,你会越来越火大,接着情况就火上加油。因为害怕睡不着的焦虑最让人辗转反侧。
许多失眠患者都靠阅读打发寂寞的夜半时光,我们大力支持,这种时候不看书确实很浪费(只要翻书时别吵到别人就好),但你必须挑对小说。比如乔纳森·科的《睡眠之屋》就是一部珍贵的工具书,有助于探索失眠,但请勿在晚间服用,除非你已经做好彻夜不眠的心理准备,因为这本小说的内容与书名不符,一点也不宁静祥和。请在白天清醒时服用此药,彻底分析天杀的失眠找上你的原因。
小说分成六部分,每一部分各代表睡眠周期的一个阶段,而故事描述的四个角色都有各自的睡眠问题,角色之间也略有关联。其中莎拉患有发作性睡病,她的梦境往往历历如绘,导致她分不清梦与现实。特里是个刚崭露头角的影评人,因为沉迷“美好得近乎天堂”的梦境,每天至少要睡14个小时。莎拉的男友格雷戈里成为一家睡眠专科诊所的精神医生,他把失眠视为一种必须征服的疾病,开始以自己为实验对象,进行失眠的科学研究。而罗伯特看似是四人之中最正常的人,却因为迷恋莎拉决心接受一种剧烈1当然,倘若你跟别人同床共枕,对方可能正是你失眠的罪魁祸首—无论是因为对方呼吸道共鸣声过大(参见:打呼噜)还是睡前对你说了某些话(参见:外遇、罪恶感、易怒、暴躁)。的改变,只为了进入莎拉的生活以及上她的床。
这部小说充满引人入胜的技术性细节,能使失眠患者深深着迷。书里列出许多实际可行的治疗方法,也许你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此外故事还引导你分析自己入睡前的幻觉,或一探自己发作性睡病的核心。在此重申:请勿在晚间服用,否则精彩的故事只会让你舍不得把书放下,硬撑着不睡。
辗转难眠的夜里,你该读的小说是《不安之书》。这是一部没有剧情的小说,虽然不太可能直接让你入睡(但还是有可能,我们稍后再谈),却可以帮助你进入睡前的沉静状态,催眠效果一流。《不安之书》是主人公索阿雷斯的日记,他在道拉多雷斯大街上的巴斯克斯公司担任助理会计,这份工作的“难度和午睡差不多”。关于单调乏味的生活,索阿雷斯在绝望之余却也甘之如饴,因为他明白自己所有的思想和感受都出自对这份工作的“否定和抗拒”,而他的思想和感受多么深刻!索阿雷斯的外表平庸至极,甚至他见到公司照片中的自己都惊惶沮丧,但他也是个梦想家,总是在现实与美好幻想之间奔忙。
索阿雷斯对自己的失望、他的耽于空想,以及他一再破碎的心,让读者很难不爱上这样一个角色。他沉静、低调、忧伤,无时无刻不昏昏欲睡,尽管他内心荒芜,却没有对喜悦免疫。索阿雷斯是无可挑剔的夜间良伴,他可以陪你一起熬过漫漫长夜,比如一同思考日常生活是否只是我们“梦境国度中的清醒失眠”,睡眠才是我们真正的存在。索阿雷斯经常思考睡眠这件事,事实上,他不太区分睡和醒这两种状态,因为他在日常生活中做着梦,睡时也生活着。此外他指出,睡眠状态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所有文学作品中,这部小说的文字节奏最适合失眠时迟缓的步伐,如果你阅读时眼皮越来越重,不要紧,索阿雷斯不会在意,无论你在哪儿停下,都可以等明晚继续跟他对话,他会准备好下一个存在主义的问题,等着你。
也可参见 忧郁、筋疲力尽、易怒、压力、心力交瘁
这是一本医疗指南——不过稍微另类一点。
首先,《小说药丸》对生理、心理的病痛一视同仁,因此从脚痛到心痛,各种药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此外还有你可能遇到的各种日常烦恼,包括搬家、寻觅另一半到中年危机等,甚至重大的人生挑战也能找到药,比如生离死别、成为单亲父母等问题。从打嗝到宿醉,从害怕投入到缺乏幽默感,无论大病小病,找我们开药就对了。
不过另类的不只如此。我们开的药没办法到药店配,要到书店和图书馆找,或用电子书阅读器下载,因为我们是书目治疗师,咱们这行的药正是“书”,药材包含巴尔扎克止痛膏、托尔斯泰止血带、萨拉马戈药膏和佩雷克与普鲁斯特牌泻药。为了研发这些良方,我们爬梳了整整两千年的文学,寻找最一流的作者和最有疗效的作品,从公元2世纪阿普列乌斯的《金驴记》到阿莉·史密斯、乔纳森·弗兰岑等当代滋补品全数搜罗。
书目治疗早就以励志自助类书籍的形式风行数十载,但文学爱好者有意无意把小说当良药的历史已有千百年之久。下次如果你感觉需要提振精神或拯救情绪,就拿本小说来读吧。我们相信小说是书目治疗中最纯粹且最有效的药,这个信念是建立在我们累积的临床经验之上,并有数不清的传闻佐证。有些小说的魔力在于故事情节,有些是它的文字以安抚或撩拨的方式治疗了心理症状,有些则是有角色身陷类似的困境,而他们所提供的某种想法或态度具有疗效。无论通过何种机制,小说往往能将你传送到另一个生命,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当你全心投入一本小说,读得欲罢不能时,你就能看见书中人所见的世界,触摸书中人触摸的事物,体会书中人体会的一切;你也许以为自己坐在自家客厅沙发上,但其实你的精髓——包括思绪、感官和心灵,早已翩然飞进另一个世界。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AndréGide)如是说:“对我而言,阅读一个人的作品不仅是理解文句的意义,而且是与他一同启程,并肩游历。”而在这样的旅程过后,归来的旅人和去之前早已不同。
无论你的疑难杂症是什么,我们的药都很简单:小说一本(或两本),按时服用。有些药能药到病除,有些则只有安慰效果,让你知道天底下有跟你相同处境的人。不过每粒药都能暂时缓解症状。
此外,我们的药有时以特殊形式服用效果尤佳,比如听有声书或与朋友一起朗读。如同其他药物,书目药丸也应完整服用方能发挥最佳疗效。除了各种药之外,我们也针对与阅读相关的问题提供建议,比如没时间读书的解决办法、失眠书单、人生中每个十年最适合阅读的十《小说药丸》,以及最适合各个重大人生阶段的文学良伴,例如暂停脚步的间隔年适合读的书——或是咽下最后一口气前的读物。
愿你用了我们开的小说药丸和敷剂后身心舒畅——健康加倍,福慧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