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贝网短评:
《“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经济学百科》全面解读103个经济学经典思想,涵盖超过150位颇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的介绍,将诸多经济学术语化繁为简,灵动展现人类文明史上的经济学智慧。 平易近人的语言 活力四射的
《“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经济学百科》全面解读103个经济学经典思想,涵盖超过150位颇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的介绍,将诸多经济学术语化繁为简,灵动展现人类文明史上的经济学智慧。
平易近人的语言
活力四射的设计
全面解读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思想
精彩展现伟大人物们的智慧之光
与经济学领域的伟大灵魂对话,在经济学思想的历史进程中全面了解经济学!
适合10岁以上所有人士阅读。
精装、全彩,极具收藏价值。
经济衰退时期会出现什么状况?货币如何产生作用?我们为什么要纳税?经济学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如何工作到如何消费,重要的经济思想一直都在塑造着我们的世界。
《“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经济学百科》语言平实,以简练、精准的解释剖析经济学术语,用步骤图帮助读者理解晦涩的理论,借助经典名句为读者解读经济学思想,再配以诙谐的插图巩固读者对经济学的理解。
无论你是懵懂的初学者、热忱的学生,还是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专业人士,相信你都将从这本《“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经济学百科》中得到诸多启发。
英国DK出版社,国际知名的出版社,成立于1974年,其愿景是创作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包含丰富信息的图书,使读者能够理解每一个主题。DK图书被认为是从生到老不断学习的生活指南,其科普、百科、生活等图书畅销全球。
★《经济学百科》一书,图文并茂,运用形象通俗的语言解读了经济学科领域的经典思想和智慧,同时全面介绍了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是一部可以了解经济生活、洞察经济本质,可读性强的经济学入门读本。
——于然,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通过诙谐灵动的插图和简洁平实的语言,对高深的思想和杰出的智慧予以精准的诠释,让你在阅读与学习中体验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美国观察者网站(Examiner.com)
★本从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将专业深奥的知识和理论化为形象易懂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同时配有思想导图、示意图和插图,以易看易读易理解的方式,完美呈现了人类伟大智慧的结晶。
——美国《Booklist》杂志
★每《经济学百科(全彩)》都展现了超过100个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思想以及它们的缔造者为人类所做的贡献。本丛书内容简洁有力,形式多样,可读性很强,弥补了普通教科书的平铺直叙、枯燥乏味,能让青少年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享受一场人类智慧的饕餮盛宴。
——美国《青年之声》杂志
★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与现代化的是那些走在我们认知水平前列的先知先觉的思想家。他们的智慧和思想或者产生于千百年以前,或者正指导着当代的思想运动。相信,这套丛书会带给我们一抹抹人类耀眼的智慧之光。
——罗先勇,中国报道杂志社副总编辑
★如果阅读是一种风景,那么,《“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就是浩瀚海洋。如果阅读是一种习惯,那么就请不要遗忘这套书。它以独特视角,诠释了人类的尺度。
——张小强,《商务财经网》执行主编,专业平面媒体人
引言
让贸易开始吧(公元前400年-1770年)
财产应为私人所有
财产权
什么是公正的价格?
市场与道德
有了货币,就不需要以物易物了
货币的功能
以钱生钱
金融服务
货币导致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
免受外国商品之害
保护主义与贸易
经济是可以计算的
财富的衡量
让公司上市交易
上市公司
财富源于土地
经济中的农业
货币和商品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流通
经济的循环流通
个人从来不用为路灯付费
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供应
理性时代(1770年-1820年)
人是冷血的、理性的计算器
经济人
无形的手在维持市场秩序
自由市场经济学
最后一名工人的产量比第一名工人少
边际收益递减
为什么钻石比水贵?
价值悖论
让税收公平而有效
税收负担
分工生产大头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劳动分工
人口增长使我们贫困
人口与经济
商人联合一致抬高价格
卡特尔与勾结
供给创造需求
市场供给过剩
先借债,再征税
借贷与债务
经济是颗溜溜球
繁荣与萧条
贸易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比较优势
工业和经济革命(1820年-1929年)
考虑到竞争,应该生产多少产品呢?
有限竞争的影响
如果没有竞争,打电话会更贵
垄断
群体导致集体失控
经济泡沫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颤抖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产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产品所耗费的劳动
劳动价值论
供求决定价格
供给和需求
第一块巧克力比最后一块更香甜
效用与满意度
当价格上涨时,有些人反而会买更多
支出悖论
稳定的自由市场体系
经济均衡
假如你加薪了,别买面包,买点鱼子酱吧!
需求弹性
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不是价格制定者
竞争性市场
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改善一个人的状况
效率与公平
工厂规模越大,成本越低
规模经济
看电影的成本是溜冰获得的快乐
机会成本
工人们必须团结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集体谈判
消费是为了引人注目
炫耀性消费
向排污者收费
外部成本
新教让我们变得富有
宗教与经济
穷人只是不幸罢了,他们并没有错
贫困问题
社会主义废除了理性经济
中央计划
资本主义摧毁旧部门,催生新部门
创造性破坏
战争与萧条(1929年-1945年)
失业不是人们自愿的
经济萧条与失业
有些人喜爱冒险,有些人规避风险
风险与不确定性
政府支出可以拉动经济发展
凯恩斯乘数
经济根植于文化
经济学与传统
经理们为自己谋利,而不是为整个公司
公司治理
经济具有可预测性
经济测算理论
经济学是关于稀缺资源的科学
经济学的定义
我们希望维持一个自由的社会
经济自由主义
工业化创造持续的增长
现代经济的出现
人们面临的价格各不相同
价格歧视
战后经济学(1945年-1970年)
在战争与萧条的浪潮中,国家之间必须合作
国际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穷国需要大力推动
发展经济学
人们的决策受不相关的选择影响
非理性决策
除了控制货币供给,政府什么都不应该做
货币主义政策
工作的人越多,账单越多
通货膨胀与失业
人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安排消费
为消费而储蓄
制度很重要
经济制度
人们总是尽可能逃避
市场信息与激励
市场效率理论依赖于许多假设
市场与社会结果
没有完美的投票制度
社会选择理论
我们的目的是使幸福最大化,而非收入最大化
幸福经济学
纠正市场失灵的政策使情况更加糟糕
次优理论
让市场公平
社会市场经济
随着时间的发展,所有国家都会变得富有
经济增长理论
全球化并非不可避免
市场整合
社会主义导致空荡荡的商店
计划经济的短缺
对方在想什么?我应该怎么做?
博弈论
富国使穷国更穷
依附理论
不能愚弄人民
理性预期
人们在选择时并不在乎概率
决策悖论
相似的经济体可以从单一货币中获益
汇率与货币
丰年也可能发生饥荒
权利理论
当代经济学(1970年至今)
零风险投资是有可能的
金融工程
人不是百分百理性的
行为经济学
减税可以增加税收收入
税收和经济激励
价格告诉你一切
高效的市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私的人也会与他人合作
竞争与合作
大多数交易的汽车都是次品
市场不确定性
政府的承诺是不可信的
独立的中央银行
即使个体都是理性个体,经济也总是混乱的
复杂与混乱
社交网络是一种资本
社会资本
受教育程度只是能力的一个信号
信号传递与筛选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支配着市场
亚洲老虎经济体
信念可以引发货币危机
投机与货币贬值
中标人买贵了
赢家的诅咒
稳定的经济下孕育着不稳定的种子
金融危机
企业支付的工资高于市场工资
激励与工资
经济衰退期间实际工资在上升
黏性工资
找工作就像找对象或找房子一样
搜寻与匹配
气候变化是集体行动的最大挑战
经济学与环境
GDP忽略了女性创造的价值
性别与经济学
比较优势是一种偶然
贸易与地理
与蒸汽机一样,计算机使经济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技术飞跃
通过取消债务,可以启动穷国的经济发展
国际债务减免
悲观情绪会摧毁健全的银行
银行挤兑
国外储蓄过剩导致国内投机
全球储蓄失衡
分配越公平,增长速度越快
不公平与增长
即使是有益的经济改革也可能失败
抵制经济变化
房地产市场反映经济的兴衰
住房与经济周期
人名录
术语表
索引
致谢
让贸易开始吧
(公元前400年–1770年)
随着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为人类提供货物和服务的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这些早期的经济体系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为各种各样的贸易和手工业,生产可供交换的物品。人类开始进行交易,首先是以物换物,后来逐渐用贵金属硬币作为交换的媒介。贸易开始变成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货物的买卖持续了几个世纪之后,人们才开始想到去思考这个系统是如何运转的。
这些古希腊哲学家是最先著书讨论这些问题的人,后来,研究这些问题的学问被统称为经济学。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描述一个理想国家的政治和社会构成,通过由专业的生产者为公众提供产品,这一理想国将发挥经济功能。然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私有财产也可以进入市场交易。这些争论一直持续到现在,仍未达成共识。作为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从道德哲学方面阐述经济学,认为不应该去分析经济体系怎样运作,而应该去思考它应该如何运作。这种方法被认为是规范法——既主观又关注事情应该如何。
由于中世纪的哲学家,如阿奎那等尝试界定私人财产和市场交易的道德伦理规范,因此这种经济学的规范方法一直持续多年。阿奎那强调了有关价格的道德问题,认为价格的公正性非常重要,商人不得赚取过多的利益。
古代社会的劳动力绝大部分由奴隶构成,而中世纪的欧洲处于封建社会,地方地主保护农民,农民则为地主劳动或服军役。因此这些哲学家们关于道德问题的争论显得学术性较强。
城邦的兴起
随着欧洲城市(城邦)的发展和国际贸易带来的经济繁荣,15世纪的欧洲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兴的资产阶级与为他们的贸易和远洋探索之旅提供资金的银行联手,取代了曾在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封建地主阶级。
新的贸易团体代替了小规模的封建经济,经济思想的关注点开始转向如何最佳地控制国与国之间的商品和金钱的交易。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是重商主义,它主要涉及贸易平衡——一个国家花在进口货物上的钱和通过出口货物赚取的钱之间的差额。出口货物可以带来收入,因此被认为是有益的,而进口货物则由于货币外流而被认为是具有破坏性的。为了防止贸易赤字和帮助国内生产商应对国际竞争,重商主义者积极倡导提高进口关税。随着贸易的增加,贸易活动不再局限于个体商人和他们的支持者。由政府支持的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开始对大型的贸易活动进行监管。这些公司又被分成若干股份,这样就可以由多个投资者投资。17世纪末期,购买股份的利润迅速增长,这就导致了大量股份公司的成立和股票交易的出现。
新科学
贸易的大规模增长也使人们对经济产生了新的兴趣,并由此促进了经济学学科的出现。18世纪初开始的启蒙运动,推崇理性高于一切,用一种科学的方法来看待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家们开始尝试衡量经济活动并对经济体系的运作进行描述,而不仅是关注其道德意义。
在法国,一群著名的重农主义思想家分析了经济领域里的货币流通,并由此产生了第一个宏观经济(整体经济)模型。他们将农业放在经济的中心地位,而不是商业或者金融业。与此同时,英国的政治哲学家们则将重心从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转移到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商品的价值和实用性上。从此,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框架体系开始出现。
人们常认为,经济学是一门既复杂又神秘的学科,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关系,因此,没人会说自己懂经济学。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商业、金融以及政府方面的专业人士才精通经济学。然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经济学对我们的经济收入和健康生活的重要影响,此外,人们对于经济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尤其是对日益增长的生活开支、税收,以及政府开支等方面颇有微词。他们的观点有时来自于各大新闻对某一事件的集中报道,有时,人们也会在餐桌或者工作场所讨论这些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确实都对经济学感兴趣。我们用来论述对某一事件看法的论点,经济学家同样也会引用。因此,多懂一些经济学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些在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经济原则。
新闻中的经济学
当今的世界陷入了明显的经济混乱中,在这种环境下,了解一些经济学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经济新闻不仅是在报纸中开辟一个专栏,或者出现在电视新闻中的某一部分,它们甚至会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条。早在1997年,美国共和党政治活动策略家罗伯特蒂特(RobertTeeter)就意识到了它的重要地位。他认为,“电视对政治的报道越来越少,对选举的报道也越来越少,因为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是经济学和经济新闻,而不是政治。”
然而,当我们看到越来越严重的失业率、通货膨胀、股票市场危机以及贸易赤字等字眼的时候,我们又真的懂得多少呢?当我们不得不削减开支,或者被要求缴纳更多税费的时候,我们知道其中的缘由吗?当那些热衷于挑战风险的银行和大公司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时候,我们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影响那么大,为什么他们能够出现并长期存在吗?经济学原理就能够解答这些问题。
管理学研究
经济学不仅非常重要,还是一门严肃的学科,而人们通常会带着怀疑的眼光来看待这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学科。由于经济学涉及大量的数据、图表以及公式,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术性学科。19世纪苏格兰的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Carlyle)将经济学描述为一门“沉闷、空洞、低贱、恼人”的“乏味学科”。另一个对经济学的常见误解则是,经济学“都是关于钱的”,尽管这或多或少有一些道理,但绝不是对经济学的正确理解。
那么,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呢?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Oikonomia,意思是“家务管理”。后来,它的含义逐渐扩展到研究我们对资源的管理,即商品及服务的生产和交易。毋庸置疑的是,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历史与文明史一样悠久,但是,对这一过程在现实世界中的运作机制的研究却相对较新。经济学的发展是缓慢的。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和政治学家就开始分析经济现象,但一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第一位真正的经济学家。
当时的经济学,由政治哲学的一个分支演变而来,因此人们称之为“政治经济学”。然而,这些理论的研究者迅速意识到,应当把这门学科独立出来,于是他们称它为“经济科学”。后来,“经济科学”逐渐被简称为“经济学”。
软科学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吗?19世纪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当然是一门科学。卡莱尔也给经济学贴上科学的标签,即使他也认为经济学非常枯燥乏味。许多经济理论模型都以数学甚至物理学为模型(或许经济学、物理学和数学都以“学”字结尾,因此经济学也可以冠上科学的称号)。经济学阐述的是指挥经济运转的规则,就像科学家根据自然现象发现了物理定律一样。然而,经济学是人为制定的,与人类的理性或者是非理性行为有很大关系。因此,经济学与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政治学等软科学的共同点更多。
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LionelRobbins)给经济学下了最好的定义。1932年,他在他的《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一书中将经济学定义为“系统研究各种目的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关系的人类行为的科学”,这一宽泛的定义至今仍是经济学最常用的基本定义。
然而,经济学和其他科学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经济学所研究的系统是不确定的。经济学家不仅要描述和解释经济及其运作机制,还要为构建和改善经济体系提出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