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下载

内容简介

  《高技术产业经济丛书:高技术产业融合研究》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和方法,构建高技术产业融合研究的分析框架,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对高技术产业成长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揭示在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下高技术产业融合的作用机制和融合成长的路径,为加快高技术产业成长提供新的思路。
  《高技术产业经济丛书:高技术产业融合研究》可供科技工作者、企业和产业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师生以及对高技术产业有兴趣的人员阅读和研究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1.1产业融合的概念
1.2产业融合的发生机制
1.3产业融合的方式与类型
1.4产业融合的识别
1.5产业融合的测度
1.6产业融合与产业演进的关系
1.7其他相关研究
1.8综合评述

第2章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
2.1产业演化:分化与融合
2.2产业融合的特征与融合过程
2.3产业融合的方式与类型
2.4产业融合度的测算

第3章高技术产业融合机制与融合成长路径分析
3.1高技术产业融合机制
3.2高技术产业融合的复合经济效应
3.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技术融合为例
3.4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的路径

第4章高技术产业与农业融合:以生物农业为例
4.1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4.2生物农业的形成:生物技术产业与农业的渗透融合
4.3生物农业的发展现状:以美国和中国为例
4.4促进我国生物农业成长的政策建议

第5章高技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以汽车电子产业为例
5.1汽车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与汽车产业的融合
5.2模块化分工: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推进器
5.3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意义
5.4加快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融合成长

第6章高技术产业与服务业融合:以现代物流产业为例
6.1高技术产业服务化与服务业高技术化趋势
6.2高技术产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动因、过程和结果
6.3高技术服务业的形成:高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融合
6.4国外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概况
6.5现代物流产业的融合成长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高技术产业经济丛书:高技术产业融合研究》:
  产业融合是一种新兴的经济现象,因此,对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来才开始的。
  1963年,Rosenberg(1963)在对美国机械设备业演化进行研究时,把因为采用了通用技术而导致产品功能和性质完全无关的产业独立化过程称作技术融合(technologicalconvergence)。这是产业融合思想的最早起源。
  197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创始人NicholasNegroponte的开创性思想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他用了三个重叠的圆圈来形象地描述电子计算机、广播和印刷业三者之间的技术融合,指出这三个产业的交叉处将会是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
  1994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举行了“冲突的世界:计算机、电信以及消费电子学研讨会”,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产业融合的学术论坛。1997年6月27~28日,“在数字技术与管制范式之间搭桥”会议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召开,讨论产业融合及其相关的管制政策。这两次会议表明各界人士已经开始关注产业融合这一新兴的经济现象。
  1997年,哈佛大学的Oettinger、法国作家Nora与Mince分别创造了compunction和telemetriqu两个新词来试图反映数字融合的发展趋势,并将信息转换成数字后,照片、音乐、文件、视像和对话透过同一种终端机和网络传送及显示的现象称为“数字融合”(Mueller.1997)。
  1998年,Alfonso和Salvatore(1998)对20世纪末融合比较明显的电子产业进行研究后发现,其绩效明显高于其他融合不够明显的产业。
  此后,对于产业融合这一新兴的经济现象,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推动了产业融合理论的不断发展。综观国内外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文献,主要是从产业融合的概念、发生机制、类型与方式、识别及产业融合与产业演化的关系、产业融合与政府规制的关系、产业融合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
  ……

前言/序言

  近三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明和发现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高技术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成本,特别是高技术产业成长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由该产业带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社会环境的改善等,是以往任何一个产业都无法做到的。
  高技术具有较高贡献率和较强产业关联度,其市场化和产业化可以促使整个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并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制高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已经由传统的依靠能源和材料消耗的工业经济,转向了以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地发展高技术,努力培植高技术创新企业,把高技术产业作为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战略产业”和导致经济增长的“先导产业”,以求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上能占据制高点。
  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成长性和高关联性,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具有突破带动作用,其健康快速发展是关键。这对高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我国来说,在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发展和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时,就更需要准确把握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向。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真正起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863”计划确定七大高技术领域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不同高技术领域及其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今后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比重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突破带动作用(赵玉林,2006;2008)。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7010,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比重已经达到16%。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达57087.38亿元,是1995年4097.76亿元的13.9倍。但总的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即使是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高技术的贡献率也仅为30%左右,而经济发达国家却高达60%-80%。所以,如何加快我国高技术产业成长,不仅是实业界的热点和难点,也是理论界的一座理论高峰。
  产业融合是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不同产业之间界限逐渐模糊的现象。产业融合使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配置,带来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导致了企业成本的下降,带来了更好的产业绩效和巨大的增长效应。
  目前,加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并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性带动作用,研究促进高技术产业健康、快速成长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从国内外文献回顾的结果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的其他领域相比,产业融合的研究都还处于初期阶段,大多数研究局限于现象的分析,理论框架也不够全面和系统,主要集中在个别具体行业的产业融合。除了研究行业的局限性之外,对于产业融合程度测算的研究也不太成熟和系统,融合后产生的经济效应以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仍停留在理论阶段。《高技术产业经济丛书:高技术产业融合研究》在对产业融合程度测算的基础上,通过测算结果揭示产业融合度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这对于产业结构理论的实证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研究高技术产业成长问题,构建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的分析框架,可以丰富和补充产业成长理论,研究的结果将为高技术产业健康快速成长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制定有效的促进产业融合的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因此,《高技术产业经济丛书:高技术产业融合研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高技术产业经济丛书:高技术产业融合研究》主要研究高技术产业融合机制和融合成长路径问题。《高技术产业经济丛书:高技术产业融合研究》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阐述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为研究高技术产业融合问题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高技术产业融合机制与融合成长路径,为下文探索高技术产业与不同传统产业的融合成长奠定理论基础。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分别研究了高技术产业与农业、高技术产业与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从技术渗透融合的角度分析生物农业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促进生物农业成长的对策建议;从模块化分工角度揭示出汽车电子产业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促进汽车电子产业成长的对策建议:揭示高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过程,探索高技术服务业的特征与范畴,并以现代物流产业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束语是对《高技术产业经济丛书:高技术产业融合研究》内容的总结与研究展望。
  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融合导致了许多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拓宽了产业发展的空间。对于高技术产业而言,本身具备的高成长性、高创新性和高关联性的特性,加上产业融合形成的复合经济效应,使得以融合方式成长成为高技术产业成长的重要路径之一。高技术产业融合形成的复合经济效应使得产业形态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产业结构创新,由此高技术产业可以获得巨大的增值潜力,派生出极高的产业成长速度。要发挥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突破性带动作用,就必须加快高技术产业的融合成长,实现高技术产业的升级转换.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应该成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应该重点扶持,优先发展生物农业。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电信服务的能力,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积极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培育高技术服务业。要大力发展促进传统支柱产业升级的高技术产业关联成长,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扩散,加快高技术产业的融合成长。
  作为赵玉林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机制研究》(编号:70773090)的部分成果,凝聚了集体智慧。罗威和黄莉参加了《高技术产业经济丛书:高技术产业融合研究》第三章和第六章的部分内容的调研、数据处理和撰稿,赵玉林教授从选题、框架设计、文献收集、撰写到修改完善都给予了悉心指导,邹珊刚教授、任剑新教授、陈冬生教授、魏龙教授、魏建国教授、周军教授、刘树林教授等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黄蕙萍博士、阮光珍博士、张倩男博士、汪芳博士、周珊珊博士、魏芳博士、李文超博士以及贺丹、王静远、叶翠红、赵珏等师弟师妹在交流和探讨中,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与帮助,在《高技术产业经济丛书:高技术产业融合研究》出版之即,一并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要衷心感谢《高技术产业经济丛书:高技术产业融合研究》撰写过程中参阅过的诸多研究成果(包括国内和国外,参考文献已列出和未列出)的全部作者,感谢为《高技术产业经济丛书:高技术产业融合研究》出版给予大力支持并付出艰辛劳动的科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
  产业融合属于产业经济领域的前沿性问题,限于作者的理论水平,某些学术观点还需进一步的深化,也有待产业发展实践的检验。诚恳地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也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加入产业融合这一研究行列,以推动我国产业经济领域的发展。如《高技术产业经济丛书:高技术产业融合研究》能够引发读者对产业融合有更多的了解和思考,并为我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作者将深感欣慰。

其他推荐